《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此书也被锋味四大名著之一,其中肺腑之言,值得细看。下面由明德书院-国学培训班选其片段加以释义!
自负真危险!倚仗英雄气,不从忠直言。
武功再高,也怕自傲,吕布一生经历告诉人们,跳槽也行,但得自身水平过硬。吕布感叹人生时说: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凭着吕布的武功,天下没有对手,刘关张加起来也搞不定他。可是吕布除了武功,其他都是短板,谋略和心胸都跟不上主流英雄。《易经》谦卦告诉我们,低调谦虚才能团结多数人,才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如果一味逞强、自负就走下坡路,就是有陈宫这样的高手也会离去。吕布被杀的根本原因,还在吕布没有做领导的思维,还停留在跟班打手的水平上。
书呆子要小心!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失败的马谡,就是刚毕业大学生的反面教材。读书再好,工作上见真章。刘备当年叮嘱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可诸葛亮很欣赏马谡,觉得与他沟通战略思维很通透,他却不如刘备看人准。街亭败仗,实在是马谡的书呆子之举,行军布阵扎营基本功没有,就敢为将挂帅,败是很自然的事。《易经》用的好,就像诸葛亮这样的,都精通阴阳顺逆道理。比如替东风这件事看了很神奇,其实是诸葛亮对二十四节气的精准把握,推算出冬天刮东风的事。冬至一阳生,东风一来,火攻曹操成局。反观马谡思考大略是有的,但不能精确地从实际出发,反倒不如一员下阶将领王平会带兵。
组团PK很牛!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拉帮结伙,群策群力,曹操也能团结天下英雄。曹操根本没想三国鼎立局面,他一直想扫平天下豪雄,在挟天子令诸侯大旗下,聚集了天下文武奇才,郭嘉、司马懿、张辽、典韦等等。就是赤壁大火也没烧灭曹操雄心壮志。后来,曹操有病了,老觉得自己活不长,担心后事,他就让人找来最懂《易经》的管辂。管辂推算之后告诉曹操说:东吴死一员大将,会有西蜀来犯之敌。曹操当然不信,忽然有人来报东吴陆口守将鲁肃去世。曹操大惊,又派人查探蜀国刘备消息,结果发现张飞和马超来犯。曹操大怒想要征伐,结果管辂说不能妄动,明年春天许都有火灾。如此厉害的管辂自然不能真帮曹操,若不然凡事都有此预见,就是面对诸葛亮也有一拼。
厚黑太辣!智者务其实,愚者争虚名。帮人出谋划策,也要为自己谋条生路,司马懿家族隐忍创业笑到最后。曹操生前担心司马懿,当然司马懿也是装熊到最后,经常泡病号躲着曹操,终于把曹操熬死。后来司马懿又在五丈原把诸葛亮熬死,从此天下间再没有能阻挡司马家崛起。可以说司马懿深得曹操和刘备厚黑精华,一旦得势,出手辛辣。当时易学高手管辂还预言何晏、邓飏俩人有杀身之祸,没多久,这二人就被司马懿所杀。
硬撑场面要完!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魏延喊“谁敢杀我?”人头落地后,五虎上将时代结束。《三国演义》最辉煌也最悲剧的英雄是关羽和张飞,一个自傲被吕蒙干掉,一个醉酒被手下人杀死。当年孙权害怕关羽,就让易经高手占卜。卦成是地水师卦,主敌人被打击后逃跑。孙权自然不放心,这是要放虎归山啊。吕蒙大笑说:这一卦很好,关公就是能飞也飞不出罗网了。结果白衣渡江的小鲜肉吕蒙干掉了大咖关羽。五虎上将中,还有魏延死得悲凉又可笑。诸葛亮北伐,魏延建议兵出子午谷奇袭魏国长安城,没被采纳。后来诸葛亮死北伐失败,魏延心想这下自己可以施展才华了。没用!魏延在大帐中做了一梦,头上长角,醒来想不明白,就叫深通易经的高手赵直解梦。结果赵直听明白了也算明白了,知道是凶兆可是不敢说,就谎称是吉梦。于是魏延造反,在阵前大喊谁能杀他,自负的魏延根本不相信对面有人能杀他,他是最后一员五虎上将吗,没对手。在魏延喊叫麻痹分心时,背后马岱突然的一刀,一刀砍下他的头,五虎上将不在了…… 读《三国演义》,与古人一起感受《易经》大道,大彻大悟……
大趋势特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从摆地摊开始,刘备也能左右天下大势。《三国演义》通篇贯穿着《易经》道理,开篇就讲“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很符合《易经》变通道理。《易经》讲万物不可能总保持一种状态,穷则变,变则通。否极而泰来,既济与未济相互转化。腐败的国家将会分裂,所以汉朝走向三国混战。而混乱的局面终究不能长久,所以三国归晋。在天地大势所趋之下,应运而动的人将被推到风口浪尖。刘备起步时,就是一个编草席,摆地摊卖草鞋的。他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又三顾茅庐请来高人诸葛亮,顺应潮流,成就了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