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820898

国学商道课程
用国学智慧经营企业

修心开智明商道,齐家治企传基业

关闭
立即预约学习顾问
提交报名信息

报名成功即赠送「明德书院专属定制国学十二子」书籍一套

首页 行业资讯 新闻详情

明德书院:皇帝教科书”《资治通鉴》

来源:明德书院 作者: 日期:2018-10-18 10:54:57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幼就因“砸缸救友”而震动京洛,被誉为神童。长大后,博学多才,写了一部 “皇帝教科书”《资治通鉴》,流传至今。

  毛泽东自称曾十七次批注过《资治通鉴》,并评价说:“一十七遍,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金庸为《明报月刊》撰写社论文章三十余年,成功预测了诸多大事件。他说就是因为自己读了几十年的《资治通鉴》,才能了解中国历史的规律。

  旧时,读《资治通鉴》,统治者“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能安于社稷。如今,研读《资治通鉴》,企业决策者能 “以史为镜”,看清事物发展的脉络,把握时机,壮大自己。明德书院-国学培训:那么,从《资治通鉴》中究竟可以得出哪些企业发展的启示呢?

  领导者个人才能的重要性

  《资治通鉴》在总结历代王朝兴衰规律与教训的同时,也分析了历史人物的品德善恶、管理政策得失。一个明智的领导者应该具有判断决策能力,能够“知道义,识安危,别贤愚,辨是非”其中,“知道义,识安危”是对发展战略的前瞻性把握, 包括对事物性质属性的判断, 对风险的管控。

  刘邦在汉中,韩信提出“汉中对”,制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攻取关中, 东向争霸天下的发展战略, 成为刘邦建立汉朝江山的关键转折点;刘秀在河北,邓禹的“榻下对”建议刘秀在河北招纳人才,对更始政权的未来走向及其应变提出卓越预见。孙权即位江东之初,鲁肃的“江东对”对于如何处理东吴与北方政治势力的关系,提出不凡见解;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对于天下三分提出高瞻远瞩的战略判断。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要有大局观、能够学会用全局和长远的眼光来观察事物,发现未来的趋势,而且具有集思广益的决策能力、判断能力。

  企业用人原则:知人善用,用人之长

  司马光说,人君治国的关键有三点,“一曰官人,二曰信赏,三曰必罚”。官人指干部的任用,赏与罚都是驱使官员努力工作的手段。三者的共同交集就是“用人”。

  三国时期,马谡是参谋型人才,“南蛮之人,以攻心为上”就是马谡的意见,诸葛亮采纳建议后,七擒孟获,巩固了南中地区的统治。而后,刘备在临终前说马谡不堪重用,诸葛亮却派马谡守街亭,犯了用人不当的毛病,最终导致第一次北伐受到重大挫折。

  楚汉之争,刘邦在得到天下后,总结自己的成功原因时说:“论谋略,我不如张良;论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论带兵打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杰,而我能用他们,所以我才取得了天下。项羽有范增却不用,所以才会被我抓。”

  在企业用人管理上,应该知人善用,用人之长,充分挖掘并发挥每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

  企业对外原则:广开言路,正确决策

  扬子《法言》:或问:“楚败垓下,方死,曰:‘天也!’谅乎?“曰:“汉屈群策,群策曲群力;楚潡群策而自屈其力。屈人者克,自屈者负;天曷故焉!”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短短八个字,所包含的道理却是极为深奥,要真正做到就更为不易。刘邦做到了虚怀若谷,广纳建议,终于成就帝业,项羽刚愎自用,最终自毁。

  企业若安于现状,闭门造车,定然会大浪淘沙,被时代所抛弃。处于大数据时代的今天,唯有紧跟步伐,广开言路,与时俱进,才能抓住机遇,立于不败之地。

  《资治通鉴》凝聚了华夏儿女的无穷智慧,大到治国理政,小到团队、部门、企业的管理用人,都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借鉴和启发。明德书院注重国学研修,通过多年沉浸于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之中,为企业家找寻通往成功的经营秘匙,开启智慧管理之门。

立即申请体验课程

×
您的职位

您希望解决哪些问题?

×
×

恭喜,您已报名成功!
小蝉会安排专人尽快和您联系!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