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又名《冲虚经》,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其思想主旨本于黄老、近于老庄,追求了一种冲虚自然的境界。是一部智慧之书,体现了道家对精神自由的心驰神往,而它宏阔的视野、精当的议论和优美的文笔又使人领略到子学著述隽秀、凝炼而警拔的散文之美。下面由明德书院为大家介绍其中的传世金言。
圣人不察乎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出自《列子·说符》。然:指前句的“存亡”。圣明之人不是着重看国家的兴亡,而是透过这一现象,着重看国家之所以兴亡的原因。
圣人不察乎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出自《列子·说符》。圣明之人不是着重看国家的兴亡,而是透过这一现象,着重看国家之所以兴亡的原因。
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
出自《列子·汤问》。造化:指天地。功:精好。工匠技艺之精巧,可以与天然媲美。赞叹工匠技艺之高。
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
出自先秦《列子·黄帝》。想刚强,一定要以柔弱作保护的盾牌。此言以柔弱示人,才能不过早地暴露目标,从而从容壮大起来。否则,便会被人扼杀于萌芽状态。这与兵法所说的“实者虚之”的道理是相通的。
善持胜者,以强为弱。
出自先秦《列子·说符》。持,保持。善于保持胜利的人,把自己的优势看成是劣势。此言胜利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对待强弱,明白物极必反、盛极而衰的道理。
将治大者不治细,成大功者不成小。
出自先秦《列子·杨朱》。准备做大事的人,不要纠缠于小事;要成就大业的人,不要满足于做成很多小事。此言追求卓越、成就大业的人立志要高,眼界要广阔,要有“抓大放小”的魄力。
将治大事者不治细,成大功者不成小。
出自《列子·杨朱》。要做大事业的人不会去做那些琐碎的事情,要成就大功的人不会去求取那些小的功绩。说明胸怀大志的人不会在小事上耽误工夫。
生无一日之欢,死有万世之名。
出自《列子·杨朱》。在世时没有一天的欢乐,死后却世代传美名。
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
出自《列子·汤问》。工匠技艺之精巧,可以与天然媲美。
天生万物,唯人为贵。
出自先秦《列子·天瑞》。天生万物之中,以人为最宝贵。此乃两千多年前的“人本主义”思想,永远值得我们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