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出自《礼记》,是儒家学派重要典籍之一,成书至今约有两千余年,是先秦时期先贤们的智慧结晶。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下面有明德书院为大家浅析《大学》里的至理妙语。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解释:大学的意义在于追求光明正大的德行,而后体察尊重百姓意愿,逐一完善处理,最终达到大善的境界。比喻,教人必先正己,自己境界达到,其他则都是水到渠成而已。
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解释:诚诚恳恳的去努力追求,未必会一次成功,但这个时候离成功已经不远了。比喻,人只要牢记真诚与坚持那么一切问题都将不是问题。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
解释:君子先要求自己做到尽善尽美,之后才能去要求别人去完善。比喻,在品评别人言行举止的时候,先审视一下自身是否有所不足。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解释:仁德的人会散尽自己的财物来布施德行,自私不仁的人会通过自身各种手段来谋求财富。比喻,君子重义不重财,小人重财不重义。
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解释:如果没有很好的德行,则不会走上成功的大道。比喻,要做一个于国于民有非凡成绩的人,首先自己的品行必须达到一个很高的标准。
人莫知其子之恶,人莫知其苗之硕
解释:溺爱子女的父母,看不到子女身上的缺点。农民若生出贪婪的欲望,他所种植的粮食再如何茁壮也不会满足。比喻,别让一些欲念蒙蔽自己的双眼,时刻保持清醒的状态。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
解释:想做一个高尚的君子,首先要拿出虔诚好学的态度,态度端正为人诚恳自然会达到内心所追求的境界。比喻,做人做事要诚心诚意才是成功最基本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