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820898

国学商道课程
用国学智慧经营企业

修心开智明商道,齐家治企传基业

关闭
立即预约学习顾问
提交报名信息

报名成功即赠送「明德书院专属定制国学十二子」书籍一套

首页 行业资讯 新闻详情

孔子提出为人处世应戒除的四种毛病

来源:明德书院 作者: 日期:2018-09-05 17:46:27

  孔子的处世智慧,不是教人圆滑、虚伪,而是在提升自身修养的基础上,优化自己与他人、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活状态。在《论语·子罕》中,孔子明确提出了为人处世应戒除的四种毛病,原文是:“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第一、“毋意”

  这里是说判断要有凭据,不要妄加臆测。事情往往不是你想象的样子,甚至都不是你看到的样子。

  比如,孔子曾受困于陈、蔡之间,断了粮。颜回去讨来点米,做好了饭。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很不高兴,等颜回端上饭来,他就委婉地批评颜回。颜回解释说,刚才炭灰掉进锅里,弄脏了米饭,我舍不得扔掉,就把脏饭吃了。孔子不禁叹道,眼见未必为实,了解真相很难啊!

  第二、“毋必”

  即看问题不要绝对化。生活不像数学定理,没有什么“必然”的事情,所以要避免把话说绝,把事做绝。

  比如,孔子到卫国途中,遇叛军占据蒲邑作乱,师徒被围困。后来蒲邑人跟孔子谈判,说你们不去卫都,我们就放行。双方订了盟约,但解围以后,孔子直往卫都而去。子贡不理解,说老师您这不是背约吗?孔子说,受要挟而订约,神是不会听的。正常情况下守约是对的,但不能拘泥。受胁迫而签订的协议,在现代法律中也是判定无效的。孔子在这件事上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不了解孔子的人说他迂腐,实在是误解。

  第三、“毋固”

  即不要固执己见。人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式,认为自己的意见都对,结果是处处碰壁,人际关系也会很差。

  比如著名的“三季人”故事,说子贡和一个人在争论“一年有几季”这个问题,子贡说“四季”,那人说“三季”,各不相让。最后孔子出来评判,说:“一年有三季。”那人满意地走了。子贡大惊,问孔子为何要骗他。孔子说:“刚才那人一身绿衣,分明是个蚱蜢,春生秋亡,一生只经历三季,所以在他的思维里,不存在‘冬季’这个概念。”子贡恍然大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都不要固执己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站的角度不一样而已。

  第四、“毋我”

  即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妄自尊大。“毋我”是在固执己见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到以自我为中心,总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什么都比别人强。

  孔子提倡谦逊、低调、有礼,不要随意践踏他人的感情、尊严,遇事多做换位思考。在这方面孔子是有过教训的,比如他说自己曾经“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对相貌丑陋的子羽,孔子一开始是排斥的,甚至拒绝收他为徒,但最终子羽德行完备,誉满天下,孔子才发出这样的感叹。以貌取人,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种表现。什么时候你内心真正认可了“人人平等”,说明你达到了无我的最高境界。

  孔子提出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相互是有关联的。一个缺乏修养的人,起心动念喜欢无端臆测,思维又常常绝对化,表现在言行上就是固执己见,最终发展到自我为中心,成为不受欢迎的人。这些都是人生路上的绊脚石,所以孔子要戒绝。孔子这“四毋”,同样值得我们借鉴。

立即申请体验课程

×
您的职位

您希望解决哪些问题?

×
×

恭喜,您已报名成功!
小蝉会安排专人尽快和您联系!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