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大国,在古代有众多的思想大家、他们的思想智慧交织在一起形成中华文化瑰宝,古代先贤们的管理思想对中国现代社会的管理也能有巨大的影响,从古代的管理思想中吸收丰富的营养,从历史的古鉴中明得失,它可以作为借鉴以及指导我们的管理行为。
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大致可划分为:“以人为本”、 “正人必先正己”、 辩证的“经权观”、 整体和谐的“天人合一”、 “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思想,值得今人认真学习与借鉴。
国古代管理思想思维方式体现“刚柔相济”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谋而后动的决策思想、义利两全的取舍思想、赏罚分明的激励思想、德刑并用的宽猛思想、上下同欲的同道思想、执要群效的统一思想、不偏不倚的中庸思想、对立转化的辨证思想、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
古代管理实践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管理者或决策者的素质高低。管理者的个人知识、能力和经验越丰富,越有可能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活动,否则,管理就可能缺乏成效,甚至失败。因此,管理实践是和个人经验分不开的,是一种典型的经验管理。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强调和谐,主张协同,追求和谐的境界,使矛盾和差异的双方协调统一,共同构成和谐而又充满生机的世界。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的“和谐观”是中国传统的集体伦理观在管理上的集中体现,对于指导人们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起着润滑剂的作用,这一点,应该引起所有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人际关系是现代组织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它作为影响人们活动效率的因素,起作用的机制在于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来调节人们的态度和行为。我国传统文化中对管理的核心在人的问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如怎样以道德为核心在社会生活及决策管理中发挥作用,将人们引向管理目标,实现统治者的目的,孔子所倡导的仁政与礼治,可谓达到了最高的理想境界。
在现代社会里,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注重利用人情感应来控制人的行为,是现代管理的高明之处。人际关系在当今组织管理中占据无法替代地位,管理者所要履行的职责就在于:正确处理好"义"与"利"二者的关系,在整体把握中求得共同发展,达到终极目标——义利合一。惟有如此,管理者才能真正推出模范的行为,制定出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才能真正做到尊重人,才能充分调动、发挥处于管理系统中的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一种合力,从而创造出较为丰富的物质、精神价值。
古人的管理方法肯定有其独特的魅力、不然如何能传承几千年并保留下来并在今天的世界管理史上有一席之地呢?作为中国企业家,我们只有认真学习,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不断地深入挖掘前人的管理思想,不断地深入结合现行的管理方式,立足于公司实情,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才能形成具有公司特设的独特管理理论,才能在实践中探索出适合公司的管理方法,为公司的壮大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