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中国上下五千年乃至今日都有深远的影响,那圣人孔子是如何炼成的呢,明德书院介绍:今天不妨来一起听听关于孔子的一个小故事。
一次,孔子受楚昭王邀请访楚,陈、蔡两国怕孔子被楚重用对本国不利、围困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七天七夜,这七天粒米未进、就连喝的汤也是野菜汤,但是孔子却依然在室内,弦歌不止。
子路与子贡两人嘀咕道:“先生被鲁、卫、宋、驱逐,被老子数落。现在又被围困,先生到好、弦歌鼓琴,自得其乐。君子这样没羞耻心?”
颜回听到后告诉孔子,孔子让他们进屋,两人向孔子抱怨,孔子厉声喝道:“你们这是什么话?在这少仁少义的乱世,遭受磨难,很正常的事。明德书院:齐桓公在莒国受辱树起王霸之志,晋文公在曹国受欺产生称霸之心,越王在会稽遭受辱,坚定复国志愿。这次,我们遭遇这般磨难,难道不也会是件很幸运的吗?”
说完,孔子返回琴案,操琴而作。子路闻后,持兵器、合拍而舞。子贡愧然自叹:“我真是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呀!”
古代有道德的人,得意也乐,失意也乐,所乐非关得失。有道德怡养于内,外境的得失,不过如寒暑风雨之替换,无足扰乱自心。
孔子评论学生的成就说,在品德方面最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这四个人。在言语方面——擅长于说话的,有宰我、子贡两个人。政事则有冉有和季路。文学是子游和子夏。德行有成就的人,言语不一定成功。而言语上有成就的,德行上不一定那么标准。
明德书院:政治有成就的气度又与德行的不同。文学、文章写得好,千古以来均是文士风流。历史上文人牢骚也最大。这都是说人才的难求全。一个人的成就,各有专长,全才很少。但德行好的人并不一定能够做事。我们观察人才,有些品德非常好,但是绝不能叫他办事,他一办事就糟。所以做领导人的要注意,自己不能偏爱,老实的人,人人都喜欢,但不一定能够做事。有才具的人能办事,但不能要求他德行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