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明德书院:”最近在一节国学课上,一个学生问教授:“老师你总是讲孝,那请你直接告诉我,尽孝能提高学习成绩吗?”然后一个银行职员问教授:“尽孝就可以做好工作吗?”
教授不紧不慢地打开《论语》,说:“大家看,孔子是怎么讲孝的。”教授读道:“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教授解释说:“孔子这句话,意思是说,大家都说能养活父母就是孝,可是家里的狗啊、马啊,不也是在被养活者吗?如果打心底里不尊敬父母,那么养父母和养狗、养马有什么区别呢?”
大家沉思了一会,学生忽然说:“我明白了,这句话可以换成‘今之学生是谓能读书,至于录音机,也能读书,不用心,何以区别乎?’”
银行职员也说:“我也明白了,这句话可以换成“今之收银员,是谓能数钱,至于点钞机,也能数钱,不敬业,何以区别乎?”
教授开心地笑了,说:“我加一句吧,这句话可以换成今之教授,是谓能传播知识,至于讲义纸,也能传播知识,不为人师表,何以区别乎?”
在孔子看来,什么是真正的孝呢?孝,不仅仅是能养活父母,而关键是在尊敬父母,心里有这样一份诚意。富有的人举地给父母盖一栋别墅但如心有不诚,倒还不如穷人的儿子怀着感激之情为父母做一碗热汤菜。
可以说,孝心的可贵,就在于为儿为女的一片真心。
一个仁慈的人,不在于他施舍了多少钱财,而在于他怀有一颗济世度人的心灵;一个勇武的人,不在于他有多大的力气,而在于他有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气魄。
一个学生,漫不经心地读一千遍书,其实录音机也能做到,而且可能会做得更好,关键是他有没有一颗上进的心,把书上的知识一字一句记入自己的脑海,化为自己的思想。
一个收银员,一天机械地收几千几万张钞票,其实点钞机也能做到,而且不出差错,关键是他有没有一种服务客户的意识,让每一个客户都能从他这里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一个教授,一天把讲义上的内容念几百遍,结果和学生自己看讲义没什么两样,没准学生自己看的效果更好,关键是他有没有一个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理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他的课堂上,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以及老师高贵的人格。
热爱学习、热爱工作、敬业爱人,所有这些高尚的品格正是从“孝”这一个小小的点上成长起来的。当我们再去追求那些高尚的美德的时候,先看一看自己是否能够做到孝,是否拥有一颗孝心吧。
明德书院《商业领袖国学班》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知道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不可与其再有任何直接或间接纷争……毕竟……还是用这张无需文字但全人类都能看懂的图来表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