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书院解读法家的法、术、势对企业老板的最大启示如下:
首为取势,掌握企业的控制权,这是法术的前提条件;次为法治思想,不能将人凌架于法之上,这的是基业长青的必要条件;三为用人,老板要做的事除前两条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思考核心团队如何选用人才,什么情况下用什么人,怎么用效果才好?
追本溯源的话,法家中有三派:以商鞅为宗的重法派,以申不害为宗的重术派,和以慎到为宗的重势派。韩非子博采众长,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法术势”也成为其核心思想。韩非子认为法、术、势,三者皆“帝王之具”,不可偏废,三者蕴含着领导管理的智慧,将领导管理的刚性和艺术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理解和领悟其精神实质,并用现代的管理思维进行改造,对开阔管理者的思路有实用价值。
< 势 >
现代企业家采用以法为本的管理方法,以人为本的管理之术,必须具有以势为先的前提和保证。法家认为,势是与法、术并列的治国要素之一,而且,势还是保证法和术得以顺利实施的条件。
1.处势
按照韩非子在《韩非子·功名篇》中的说法,“夫有材而无势, 虽贤不能治不肖”, 意思是说,一个人仅有贤能是不够的, 还得有“势”, 不然就无法服众, 更无法保证组织的良性发展。
一个组织要想很好地推行既定制度, 必须要有权力的保障, 而这个权力就是“势”。因此,对于领导者来说,一定要掌控最高权力,绝对不能与别人分享权势。
独掌大权意味着独自决定企业命运,但并不意味着决策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苦想冥思,或者随意决定。一个贤明的领导者,必须兼听众人的意见。
要想做到兼听,就疏通下属反映意见的渠道,建立相关的机制,确保自己能够听到最真实的声音,而不是只听那些早已经过亲信筛选的意见。
因此可以说,决策的过程,就是一个先兼听再独断的过程。
2.借势
势,就如高山顶上的一棵树,它之所以高高在上,是因为它足踏高山,凭借高山作基石。飞龙腾云驾雾,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凭借的就是云和雾,一旦云消雾散,它就会失去依据,掉在地上,再也飞不起来了。”
对于今天的企业来说,谋取进一步的发展,可借助银行借贷、股东集资、融资、众筹等方式,也可以选择与其他企业、社会团队进行不同的形式的合作实现“借势”发展。
< 法 >
法家的管理思想尤其适合中国的现代企业。法家的最大特点就是提倡法治,指出法律不偏不倚,不疏漏,不畏强,具有连续性;法,还是人们一切行为的准则,按准则行事,公司上下可多结果、少结怨。
因此,在制定规章制度时不能随心所欲,必须遵循、反映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必然性,充分考察制度所涉及到的各种客观情况,然后才能制定。从法家的立法原则中我们应该注意到:
1.企业制度确立要遵循企业员工的利益。
法家认为,“好利”之性,人生而有之,包括人的生理需要(如衣食住行)和人的社会性(如荣辱尊贵)。因此制度的建立要把握住人性“好利”这个关键。
2.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应通俗易懂,便于普及实施。企业制定制度要使其通俗易懂、简便易行。
韩非子提出“三易”的标准:“易见”即容易使人看到,“易知”即容易使人懂得,“易为”即容易使人执行、遵守。这三个标准做到了,制度的贯彻执行不在话下。
法治并不是一种空泛的理论,而是一种实践的方策。因为立了法就要执行法,那么若是在执法上出了问题,则所制定的法就如同一张废纸。为此,就要特别重视法律的实施。
商鞅第一个提出了“刑无等级”的“壹刑”原则。
“壹刑”说大致有两层意思:第一,刑罚的对象是统一的;第二,无论是谁,只要违反了法律,一律依法严惩不贷。
法家管理思想认为在执法时,必须不枉不纵,严格按法处置,而不能肆意妄为,任意加重刑罚。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者是领导者,执行者也是领导者,执行制度的严明与否直接影响企业制度在企业中的持续贯彻。如若领导者不遵从制度办事,而只根据自己的喜好办事,公司就会逐渐失去忠实的拥护者。
< 术 >
法家认为“术”就是君主运用“法”和“势”来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企业也可以把“术”运用人力资源管理,达到合理选用人才,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目的。
1.“以法因才”选用人才
(1)“以法择人”。即通过规章制度来选定人才,不是靠血缘和人缘关系来选人。
(2)“因才使用”。即根据人才的个人能力把他们放在适合的工作岗位上,以便发挥其专业特长,发挥个人的最大效益,且能力强的人待遇高,反之,则低。
(3)“破格荐人才”。那些特别优秀的人才,可以破格提拔,做到人才优势最大发挥。
2.“循名责实”考核业绩
法家认为对人才主要考核方法是“循名责实”。具体来讲,就是要依下属的职务去追究其应有的功效和业绩,以下属的言论去衡量他所做的事和所取得的功效是否与其言论相一致。企业管理者应该对企业的不同部门和各级员工,依其职能和岗位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业绩指标,根据员工的业绩并依次进行考核。通过言论和业绩相一致等方式选拔人才和激励员工,从而促进企业人才的健康发展。
3.“刑德赏罚”激励人才
运用赏罚的机制考核和选拔人才,有利于对考核对象进行有效的激励和人才的合理流动,为企业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
(1)建立有效的薪酬机制。企业必须按照能力和对企业贡献的大小合理地分配收人,激励人才,才能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同时应该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这样才能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2)建立合理的人才退出机制。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及竞争加剧,对于人才能力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除了不断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外,还要通过竞争淘汰机制进行人力资源的筛选,对人才可以实行末位淘汰制,加大考核力度,通过业绩评判,实行优胜劣汰,从而保持团队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