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是宋代一部著名的类书,于公元977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由中书侍郎平章事李昉fǎng等十四人奉敕编修,六年后书成。此书初名《太平总类》,后来因为宋太宗在听政之暇,日读三卷,而改名为《太平御览》。
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加以编排,分为天、时序、地、皇王、偏霸、皇亲、州郡、居处、封建、职官、兵、人事、逸民、宗亲、礼仪、乐、文、学、治道、刑法、释、道、仪式、服章、服用、方术、疾病、工艺、器物、杂物、舟、车、奉使、四夷、珍宝、布帛、资产、百谷、饮食、火、休征、咎征、神鬼、妖异、兽、羽族、鳞介、虫豸zhì、木飞竹、果、菜、香、药、百卉等五十五部,可谓包罗万象。
每部之下再分子目,总共有子目四千五百五十八个。每个子目所采多为经史百家之言,次为小说、杂书及古诗赋铭等。
引书的来源,一是从原书辑录,二是间接由北齐的《修文殷御览》、唐代的《艺文类聚》、《文思博要》等类书转抄。其引书比较完整,多为整篇整段的文字,且注明出处。
下面我们直接来看书中所载的几个故事:
悬梁刺股
原文:“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人事部四,引《汉书》
孙敬字文宝,非常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累了,还不休息。但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用绳子将自己头发系于房梁之上的办法。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潜心积累,孙敬终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
交友交心
《古歌辞》曰: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甘言无忠实,世薄多苏秦。
——《太平御览》卷四百六·人事部四十七
交朋友要交心,彼此心相知,这才是真正的朋友,这才是可亲可信的朋友。骨肉之亲,如不知心,亦可变成路人或仇人;相反知心朋友之亲,却可做到真正的亲。
交朋友,不能只听对方甜美的言辞。华丽之言,甘美之言,往往是虚假的,因而是“无忠实”的,对人有害的。无忠实,即心不诚,情不真。世薄,是说世情淡薄,即风气不好。多苏秦,即花言巧语的人太多。正因为世风如此,故交友特须留意,这两句是交友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概括。
与狐谋皮
“周人有爱裘而好珍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馐。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何者?周人之谋失之矣!”
——《太平御览》卷二百八·职官部六引《符子》
周国有个人喜好皮衣、讲究美食,想做价值千金的皮衣,就跟狐狸商量要狐狸的皮;想做像祭祀的羊肉一样的美味佳肴,就跟羊商量要养的肉。
话没说完,狐狸就一个接一个地逃进了重丘的山脚下,羊前呼后拥地躲进了深林之中。因此这个周人十年都做不成一件狐狸皮衣,五年做不成一次宴席。为什么呢?周人的计谋错了!
这种做法确实既可笑又愚蠢。当所办的之事涉及对方的根本利害的时候,对方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宋之愚人
原文:
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观焉。主人冕玄服以发宝。华匮十重,缇巾十袭。客见之,卢胡而笑曰:“此燕石也,与瓦甓不异。”主人大怒,藏之愈固。
——《太平御览》卷五十一地部十六,引《阚子》
释义:
宋国的一个蠢人在齐国梧台的东边得到了一块燕石(燕山所产的一种类似玉的石头常被喻作不足珍贵之物),拿回家后珍藏起来,认为是贵重的宝物。从周地来的客人听说了,就去看这块石头。主人穿着玄黑色的礼服来打开宝贝,只见这石头被华美的匣子一重重装着,又用红黄色的丝巾一层层裹着。客人见了石头,喉笑道:“这是燕石啊,与砖瓦没有什么区别。”主人大怒,反而藏得更加严密了。
这个故事原意在是讽刺那些固执己见、不明是非的蠢人。可现在也有人认为只要是自己乐于追求那些能悦己身心、又不违反道德法律的事情,就应该坚持下去,在坚持的过程中敢于面对别人的批评与不屑就是了。
这就像苏东坡与佛印坐禅时揶揄佛印结果自己反而被羞辱了一样,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所就看到的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