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820898

国学商道课程
用国学智慧经营企业

修心开智明商道,齐家治企传基业

关闭
立即预约学习顾问
提交报名信息

报名成功即赠送「明德书院专属定制国学十二子」书籍一套

首页 行业资讯 新闻详情

比肩孔孟的荀子是如何被低估的

来源:明德书院 作者: 日期:2018-07-09 15:47:16

  处于战国末期的荀子对各家流派都有所批评,唯独推崇孔子的思想,认其是最好的治国理念。他去秦国时曾感慨“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则美俗”(儒者在朝内做官就会使政治美善,如果生活在民间就会使风俗淳美)他对儒学的推崇可见一斑。

  荀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不过荀子思想虽与孔子、孟子思想同属于儒家思想范筹,但也有其独特见解,自成一说。

比肩孔孟的荀子是如何被低估的?

  成语“青出于蓝”就是荀子发明的。意指徒弟胜过师父,晚辈超越前辈。他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自然离不开对学习的执着。他在所著的《劝学》一文指出了学习的用处、态度和方法。直到今天,该篇文章还在中学课文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凭什么这么厉害?

  我们先来回顾下他在《劝学》中写下的被我们遗忘的经典:

  1.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知明向行无过矣。

  释义:广泛的读书并且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那么我们的智慧就会显明,而且品行方面也没有什么过错了。

  简明扼要地点出了读书学习对我们的用处。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土堆起来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水流汇积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诞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就会达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精神境界。

  荀子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通过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来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释义:好的马一下也不能跳出十步远,差的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放弃。如果半途而废,即使是一块朽木,你也刻不动它;然而只要你一直刻下去不放弃,哪怕是金属、石头,都能雕刻成功。

  荀子先用“骐骥”“驽马”对比,来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而且也由此点明了要通过积累来达成学习上的成就就要坚持不懈。

比肩孔孟的荀子是如何被低估的?

  在现如今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一个普通人想要通过自我努力学会一门技术、做成一门学问相比古人来说简直不要太容易。可难就难在“坚持”,要学的东西就在那里,不去翻书,不去付出实际行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由让人感觉到《劝学》流传千年的原因所在。

比肩孔孟的荀子是如何被低估的?

  荀子思想除了饱含对后人的教育、启发意义之外,还在于对前人思想的继承、发展甚至是颠覆。

  孔子的思想学说偏于修身,荀子思想学说则更强调治国。在关于“礼”的观点中,孔子认为需要“克己”(克制和约束自己)。荀子则认为要靠发法。恩威并施方是君王治国之道。不过这里的“法”终归是为“礼”所用。

  另外一个颠覆就是众所周知的“性恶论”。他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有很多缺点,要去恶从善必须通过教化——礼——来将人的恶念摒除。与之相对的就是孟子“性善论”了,这里不再多言。

  孔孟思想认为人要“顺应天意”。而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另外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荀子》这本书所体现出来的文学价值。他善用比喻说理的手法帮助人们简单直接地理解了自己所要表达的事理。这种用比喻的修辞起到说理效果的手法也是荀子为后世留下的一大遗产。

比肩孔孟的荀子是如何被低估的?

  像荀子一样,要达到属于自我的人生新高度,首先要对前人智慧摸清、吃透,然后才能结合自身思维方式批判性地继承与发展,进而形成自我知识体系,再反过来泽被后人,如此也为帮助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转与进步做出贡献。

立即申请体验课程

×
您的职位

您希望解决哪些问题?

×
×

恭喜,您已报名成功!
小蝉会安排专人尽快和您联系!

确定